欢迎光临天博体育官方网站!

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课

国内新闻 2023-10-1618[db:来源][db:作者]
二十年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一直在努力工作,帮助大熊猫野化放归,促进种群复苏。我们从四川都江堰市驱车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一路向西,开了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熊猫中心)的卧龙核桃坪基地。这里的气候凉爽,多雨湿润,正好适合培养圈养大熊猫,让它们适应野外生存环境。大熊猫保护中心首创了将圈养大熊猫放回野外的关键技术,这个过程包括野化培训、放归和监测等阶段。多年来,一代代科研工作者付出了很多努力,建立了完善的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监测技术体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为什么要让大熊猫野化放归呢?这对大熊猫的保护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那么大熊猫要上哪些“培训课”呢?最近,我们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在野化放归过程中,大熊猫培训是恢复和重建野生大熊猫种群的重要手段。在核桃坪基地的野化培训区域里,除了工作人员踩出来的小路,几乎找不到人类活动的痕迹,保留着原始的生态环境。为了不打扰这片宁静,我将手机调成静音,并轻轻地走进这个地方。在茂密的树林中,大熊猫“博斯”和它的幼仔正在沉睡。不远处,穿着“熊猫服”的饲养员正在利用这段时间清理圈舍,并补充新鲜的竹子。"喂!听着,为了掩盖人类的味道,我们给‘熊猫服’喷了熊猫屎和尿液的提取物。” 核桃坪基地野外研究动物管理部部长何胜山告诉记者,养大熊猫的人和圈养大熊猫不一样,野化培训的人必须保持“隐身”。 放归野外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很重要。 最近几年,我们国家通过保护天然林、野生动植物和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大举措,保护大熊猫和它们的栖息地,成果可喜。最新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从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长到现在的1864只,它们分布在六个山系,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 地理上的限制使这些野生大熊猫被隔离在六个山系中,而人类的活动还将这六个栖息地中的种群割裂成无法交流的小群体。“因为栖息地被破碎化,被隔离的种群之间无法基因交流,导致小群体的基因多样性降低,加速了濒危小群体消失的速度。” 核桃坪基地主任吴代福表示。 要拯救一个物种,就必须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和物种内部遗传的多样性。“现在,我们国家主要采取两种保护方式,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吴代福解释到,连接这两种方式的关键就是,在经过野化培训后,将人工圈养繁殖的大熊猫放回到濒危小群体的自然环境中,以改善它们的基因多样性并降低灭绝风险,实现野生大熊猫种群的复壮。

攻克了不好发育什么的繁殖问题之后,大熊猫人工繁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圈养大熊猫种群也可以自己维持了。熊猫中心从2003年开始进行了训练圈养大熊猫野化、放归的工作。

2006年4月,经过独立训练后的大熊猫“祥祥”被放归到野外。可是,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工作人员在雪地里找到了它的尸体。经过分析,“祥祥”可能是在与野生大熊猫争地盘和食物的时候不小心从高处摔下来受伤致死的。

熊猫中心总结了“祥祥”野化失败的原因,觉得可能是没有适合的学习对象,所以“祥祥”在野外生存能力不够;可能是放归地的熊猫种群太多了,导致“祥祥”缺乏足够的生存空间;而野外成年雄性大熊猫之间争地盘和配偶的情况非常激烈,“祥祥”可能是经验不足,应付不了。

总结了经验,就要继续努力。2010年,随着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数量稳定增长,熊猫中心启动了第二期的圈养大熊猫野化训练项目,并且首次提出了“母兽带仔”的新方法。

希望大熊猫幼仔一出生就能学习野外生存的技能

“凌晨1点16分,仔叫,母侧卧护仔”“凌晨4点53分,母调睡姿来护仔”“上午8点,母亲早上吃竹子9根,喝两次水。仔叫声很大,排便一次,都没有异常”……在核桃坪基地的监控室里,饲养员每天都详细地记录着大熊猫“辉辉”和它刚出生的幼仔的一举一动。

眼下,核桃坪基地内,有4只大熊猫幼仔处于野化培训第一阶段:1岁多的“知春仔”“博斯仔”以及刚出生的两只幼仔。“刚出生的大熊猫幼仔,各方面器官都发育不完全,我们要时刻关注、全天不间断视频监控,一旦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饲养员张大磊说。

按照大熊猫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发育特点,野化培训分为两个阶段,刚出生至1岁左右在2000平方米左右的小型培训圈内,幼仔吃的是母乳;1岁左右至放归前在20万—30万平方米的大型培训圈内,幼仔逐步学会自主采食竹子。大型培训圈选在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环境里,这里有高大的乔木、茂密的竹林以及复杂的地形,处于完全的自然状态。

在长期实践与研究基础上,熊猫中心创造性地实施“母兽带仔”培训。“从出生起,幼仔就跟随母兽生活,逐步学会在大自然中觅食、寻找水源、躲避天敌等生存技能。过去,饲养员几天也教不会熊猫爬树,现在熊猫妈妈用嘴把宝宝往树上一拱,熊猫宝宝两次就学会爬树。”何胜山说,大熊猫在完成一系列训练并经过专家论证评估后,才有可能放归自然,“这时,两三岁的大熊猫处于断奶后、成年前阶段,作为亚成体更容易融入野生大熊猫种群。”

母兽的选择大有讲究。“母兽最好是具备野外生活经历的经产大熊猫,或者育幼能力强的个体。”何胜山说,同时母兽的身体必须保持健康状态,还要考虑年龄、遗传背景等因素。

为了避免大熊猫幼仔产生“印痕行为”,得尽量少影响它们。"我们每次给母熊猫送吃的时候,都得穿起‘熊猫服’,别让幼仔对人给养有依赖感。" 张大磊说,得让熊猫一察觉到人就躲起来,别主动靠近才行,这样才能回到森林里去顺顺利利。

除了送吃的、扫圈舍,饲养员还得观察记录大熊猫的成长发育情况和行为表现。比如首次走动的时间、首次攀爬的时间、首次吃竹子的时间等。从2012年到现在,我已经饲养过7只在野外培训的大熊猫。"虽然工作辛苦不少,可只要它们能回到野外过得健康,我就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在大熊猫身边工作,别人看着羡慕,可实际上风险和挑战可不少。

夏天,山里经常发生泥石流,野外培训圈常得面临考验。"2019年8月20日,泥石流发生了,小木屋离我们休息的地方还不到100米,那个时候真是非常危险。" 何胜山至今心有余悸。在野外碰见野生动物也是家常便饭。"山上常常能遇见野猪、蛇什么的,我们得有丰富经验和充分准备,才能避过这层层危险。" 何胜山说。现在,他和同事们都会提前准备,每次上山都带好东西,还带着卫星电话确保通讯顺畅。

韦华,一个科研人员,他在一次野化培训中差点丢了性命。你知道吗,2016年12月,他在天台山接受培训的那只幼仔熊猫“八喜”,放归的年纪已经差不多了,可是连续两天都没找到它的踪影。韦华和他的同事们都很担心,于是他们进了培训圈去找,结果没想到大熊猫妈妈“喜妹”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袭击了韦华,把他打伤了。就算这样,韦华还是觉得:“‘喜妹’咬我,说明它野性很强,母爱很强,这正符合我们野化放归大熊猫的目标。”

咱们怎样决定在哪里放归大熊猫呢,嘿?

我来告诉你,熊猫中心的高级工程师谢浩说,科研人员会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比如适宜的栖息地质量、面积,主食竹子的生物量,还有要放归的大熊猫的遗传背景等等,然后才最后决定放归的地方。你知道吗,2018年,“琴心”和“小核桃”也经过野化培训和科学评估,被放归到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个地方在岷山山系。

放归之后,要怎么监测大熊猫的生存状况?

谢浩告诉我,放归的大熊猫会带上一个电子颈圈,这样就可以通过卫星信号追踪它们的行动轨迹和健康状况等信息。颈圈一般在一年半左右就会掉下来,所以长期追踪监测的话,就要依靠红外相机和粪便样本等方式收集更多的数据了。

“我们就是跟着大熊猫走,无所不至。”谢浩说,监测队员们在深山老林中寻找熊猫的便便,记录各种详细信息,提取DNA,分析熊猫的性别、年龄、种群,还有亲缘关系。“在山里的峡谷,常常走上半个月,晚上追到哪儿,就睡在哪儿。有时候食物不够,就得饿肚子。”

2021年11月,都江堰市国有林场的工作人员在野外监测时,用红外相机拍到了野生大熊猫的影子,有可能是2018年被释放的那只。专家团队去了现场,收集了粪便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检验。通过从中提取的DNA,确定这只5岁多的雌性大熊猫就是2018年放归的那只叫“小核桃”的。

熊猫中心的野外生态研究室副主任张明春看到了“小核桃”的影子非常激动,“这只熊猫身体饱满,精神状况良好,在野外生存得很好。当DNA检验结果确认是‘小核桃’后,培训团队非常激动,这说明‘小核桃’两年多的培训取得了成功。希望它能在野外茁壮成长,也希望它能找到合适的伴侣,繁殖后代,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听着,熊猫中心已经把11只大熊猫放归了圈养繁殖,活着的有9只,其中有7只已经成功地融入有濒危风险的小相岭山系野生种群,另外2只成功融入了岷山山系野生种群。放归的大熊猫中,有5只已经满6岁了,包括1只公熊和4只母熊,现在正值壮年能繁殖的阶段。俗话说,放归大熊猫要融入野生种群并且生下小熊才能达到增强野生种群的目的。要找到放归大熊猫有后代的确凿证据,还需要有耐心和时间。吴代福表示出这种机会来。

现在咱们国家正在建设国家公园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熊猫中心的调查监测部门长杨建说:“我们就趁这个机会,在大熊猫野化放归的区域里加装一些监测设备,比如摄像头、红外相机之类的,增强大空间监测能力。”他说,同时还要加强研发颈圈,努力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增强定位的准确性,让录音实时回传,这样就能更多地了解大熊猫在野外的生存状况。

杨建说:“我们要通过种群的动态监测来评估它们的遗传贡献。”他们要用“猫脸识别”和DNA个体识别等技术来进行动态监测,从大熊猫的亲缘关系、年龄结构和遗传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区域种群数量、结构和地理分布的数据库,来验证那些放归的大熊猫是不是真的繁殖下了下一代。

吴代福说:“我们要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范围内,从遗传多样性、种群动态、群落特征和人类干扰等多个方面,来解析这些濒危小种群复苏受限制的因素,科学规划,有序进行大熊猫放归,改善那些微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还要通过生态廊道的放归,增强种群之间的基因连通性,为实现野外复苏提供关键支持。”

现在大熊猫的培训队伍已经组建起来,未来每年会把训练有素的大熊猫放回大自然,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增加大熊猫的小种群数量。我们要快速创新和推广大熊猫的野化培训、放归和监测等关键技术,争取每年放归3至6只大熊猫,通过引种增加野生大熊猫的濒危小种群资源保护,逐步建立野生大熊猫的遗传种质资源库,实现圈养种群和野生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Copyright © 2022 天博综合app下载-天博app下载 版权所有

邮箱:admin@admin.com XML地图

天博体育